深度 | 苦乐兼忍,玉汝于成——访食品科技学院退休教授、“南农烧鸡”研发者陈伯祥

时间:2024-10-14 阅读:3 评论:0 作者:admin

陈伯祥1965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留校后历任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助教、系助教江苏农业大学畜牧医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学院)讲师、畜牧与食品教研组成员、系主任、副教授、教授、副主任。曾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肉禽蛋专业委员会主任、名誉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努力学习,努力奋斗,激励你走进南农

陈伯祥刚进南农时的照片

“当时我三四岁,日本人路过我们村,全村人都跑到很远的庄稼地里不敢动,那一幕我还历历在目。”

陈伯祥出生时,正值日本侵华时期。家乡熊熊燃烧的火焰、倒塌的房屋、饿死的祖父、病死的兄弟,满目疮痍的景象,给少年陈伯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他深知,国家必须强大,落后就会被欺负。对于他自己来说,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从小就立志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学毕业时,陈伯祥考入了离家10多公里的一所初中。他是同村同龄人中唯一的一个。他知道家里的贫穷,也知道母亲的不易。他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然而,在那个教育被视为奢侈的时代,初中毕业的他还是没能考上县里唯一的高中,只好回家打工。

也许命运眷顾了这个努力的孩子。两年后,“大跃进”热潮让陈伯祥在县里新增了三所高中。终于,他再次踏上了期盼已久的求学之路。

由于当时家里经济状况还很困难,陈伯祥只能白天喝稀粥,晚上偷偷嚼原本用来喂猪的豆饼。久而久之,陈伯祥就出现了胃病。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刻苦学习。他表示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努力得到了回报。三年后,陈伯祥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然而,谁知道那烛光下孤独的身影经历了多少波折?

柳南农民苦乐中学习真知的机会来了

1964年,陈伯祥在南农主楼前练习骑马时留影。

在南农读书期间,陈伯祥一直担任班级宣传委员。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他都非常努力。他不仅每天晚上自习从来不缺席,周末也很少出去。所以说,陈伯祥的知识是非常扎实的。他说:“我尝到了苦,因劳而消瘦,但也增长了知识,获得了更多的感悟。”

在南农就读期间,令陈伯祥难忘的是老师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比如讲授“解剖学”的朱寿康老师,能清楚地区分出畜禽的每一根筋、每一根血管、每一块肉。这也为陈伯祥后来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临近毕业,畜牧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骑马。回忆起自己的骑马经历,陈伯祥笑道:“骑马并不好玩,很多学生都出丑了,有的转弯时被扔到稻田里,有的撞到树杆上。其实,大多数人的屁股都磨坏了。” ”。

1965年,陈伯祥毕业。由于专业的特点,他的同学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边疆地区。他从来没有想过留在南农当老师。他眼神真诚地说:“国家培养了我,无论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即使到了边疆,我也会竭尽全力为祖国做出贡献。”

猪饲料配方转让_饲料配方技术转让_饲料技术转让

陈伯祥认为,自己留在南农是幸运的,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努力就能获得的好运。运气只是努力工作和机会的另一种说法。

1965年陈伯祥大学毕业时全班合影

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培养技能,在美食制作上开拓创新

陈伯祥在江苏农业大学工作时与同事合影

上学第一年,陈伯祥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被分配到一个农场养猪。在农场的日子里,他认为领导安排他养猪是他以后科教的方向,于是他认真地开始学习养猪。养猪知识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养猪生产。正如刘震的“风声大松枝壮”,窗外的喧嚣丝毫没有动摇他对知识的追求。

没想到几年后,学校迁往扬州,并与苏北农学院合并,组建江苏农学院。分配到该校畜牧兽医系牛育种教研组。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奶牛场学习挤奶,从事养牛工作,并担任养牛教授的助教。不过,顺其自然,他的养牛技术却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时我就像一个球,需要它就踢到哪里。”

1979年,改革开放后,学校由扬州迁回南京。学校在卫岗原址恢复。畜牧兽医系主任知道陈伯祥在扬州养牛,就邀请他加入养牛教研组。开设了新课程“动物产品加工”。本课程是连接陈伯祥与食品加工的重要桥梁。

危机面前,他临危受命,肩负压力,带头创新食品。

陈伯祥在研究相关产品加工时与研究生合影

1985年,南农新成立食品科学系,陈伯祥被派往食品科学系组建畜牧食品学科组并担任组长。万事开头难。学科组成立之初,不仅实验室设备缺乏,而且也没有完整的教材和实习指导。一个人,一支笔,一个破旧的食堂,这就是动物科学组最初的样子。陈伯祥说:“当时我压力很大,但我告诉自己,我还是要面对现实。”就这样,他一步步从教学、实验、实习,到实验室设计、产品加工、新产品研发,包括水产品加工。开始吧,一步步将旧食堂改造成全新的实验室。

学科组成立的第二年,学校逐渐给他配备了更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人多了,他就可以带领课题组开展产品研发工作。他们首先进行了相对简单的蛋制品的研发。针对传统皮蛋的缺点,陈伯祥率先研制出“三无皮蛋”:无铅、无泥、无稻壳。他改进配方,去除有害物质,美化外观,使该产品在当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蛋制品研发成功后,陈伯祥逐渐将精力转向肉制品的研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南农烤鸡”的开发。

这种深思熟虑的做法使烤鸡闻名于世。

陈伯祥与同事研发新产品合影

猪饲料配方转让_饲料配方技术转让_饲料技术转让

回顾“南农烤鸡”的发展历程,陈伯祥心知肚明。 “综合起来,整个研发流程应该是两种(全鸡造型继承创新南农烧鸡,以及去掉头颈爪的新南农烧鸡)、三个阶段、三个地点,总共20个多年的研究和开发。 “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它。”陈伯祥介绍,烤鸡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当时的传统烧鸡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营养价值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他坚信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烧鸡。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对传统烤鸡数据的分析和讨论,陈伯祥团队以继承和创新为目标,确定了新型烤鸡的研究思路:第一,肉质要鲜嫩,第二,成品要无害,第三,必须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第四,加工方法要适应现代化工厂和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新的想法就像黑暗海上的灯塔,指引着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基于新的想法,他们一步步探索、比较、实验,最终确定了烤鸡的新方法:

首先,鸡尾部有一个法氏囊,可以吸收并储存体内有害的东西。需要将其删除。其次,传统的烤鸡加工过程中添加了硝酸盐,不仅会改变风味,而且还有致癌风险,因此应将硝酸盐去除。第三,从技术上改进配方,去除中草药中潜在有害或有风险的部分。四是从活鸡手工屠宰转向一站式屠宰加工,初步实现工厂化、自动化加工生产。

1994年10月,陈伯祥荣获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最高荣誉奖。

第一代“南农烤鸡”在陈伯祥的团队里,像个孩子一样,越来越成熟。 “南农烤鸡”一出现,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南京人走亲访友必带“南农烧鸡”作为礼品。其名气逐渐大起来,在南京已是家喻户晓。从而名扬全国。后来,这项生产技术被转移到南方农业大学实验牧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了几年。但到了1995年,由于牧场搬迁,南农食品厂停产,“南农烤鸡”的生产技术和品牌转让给其他公司。

老人不远千里寻找,终于解开了谜团。

陈伯祥一边研究三只特色电烤鸡一边拍照

其实,南农烧鸡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整鸡形状,称为“九龙八卦”和“盘腿填腹”。其形状是鸡爪出喉,翅做成“八字”形,卷起包馅。第二种叫“新南农烤鸡”:去掉头、颈、爪,套装鸡不需要整形;第三种是以腿、翅、爪为细分产品的烤鸡。陈伯祥在学校从来没有做过第二、第三个产品。

1998年,陈伯祥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他心里一直有两个未完成的问题。一是“新南农烤鸡”的研发;二是研究并解决肉制品中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即销售裸肉制品。当天如果没有卖完,就需要换盆,但换盆会导致色香味变差。于是,他租了自己的房子,成立了畜禽产品研发部门,继续研究。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陈伯祥不仅研发生产了“新南农烤鸡”,而且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现场制作、严格控制熟食卫生操作、真空包装、无需灭菌,保鲜销售。要知道,当时所有食品厂的产品都必须经过消毒才能出售。为了避免灭菌导致产品味道发生变化,陈伯祥花费大量资金严格控制产品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包装后坚决不进行灭菌。

在新南农烧鸡的研发过程中,陈伯祥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比如成分里有一种中药叫辛夷。少量使用时,可以赋予鸡肉独特的风味。但一旦剂量超过一定程度,就有产生毒素的风险。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陈伯祥干脆不使用木兰。后来,陈伯祥创办了自己的食品店,制作“新南农烤鸡”。

退休后,本该是养老的时候了,但陈伯祥不仅忙于开发畜禽产品,还服务社会。他先担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专职秘书长5年。后来的十几年里,他一共服务了48家食品厂。从这些工厂的施工图纸、设计,到生产工艺的改进,再到包装、销售,陈伯祥都了如指掌,无法解释。合同结束后,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仍会随时到现场免费解决问题。

现在陈伯祥闲暇时就到学校里逛逛,看看食品大楼,不说话,不打扰。他很高兴看到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他微笑着说:只要有需要,他就会全力以赴。

1992年,陈伯祥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我现在很高兴。”陈伯祥笑着说道。 “我的一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到在学校教书、在大学工作,所以大学是一个让我幸运、快乐的平台。”生活。” “我全家的命运和我自己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随着时代一步步发展,我的家庭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贫穷到富有,现在过得很幸福,所以我很感谢国家、感谢学校。” (本文作者: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张文芳、李群)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10/4533/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