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生活在上海,城市服务便利且美好

时间:2024-09-23 阅读:7 评论:0 作者:admin

澎湃新闻记者 李嘉伟

您觉得在上海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台风“黑格比”正在逼近上海,带来强风和暴雨,但上海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依然便利。

无论何时,这座城市总是安定有序,便捷与美好是上海生活的日常,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在很多平凡的细节中看到小康生活的美好。

和睿设计

吃早餐是一件“小事”

快节奏的生活意味着很多上班族没有时间吃早餐,“缺乏种类”也让很多人难以选择早餐。

线上经济“新物种”Box Pony的诞生,解决了人们早餐“没时间”和“选择少”的两大难题。

7月17日早高峰,上班族通过网上订餐柜在上海世博馆站的盒小马店领取早餐。本文所有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李嘉伟拍摄

通过盒小马,市民上班途中可在盒马APP上提前下单,到店后通过智能保温柜扫码取餐,无需排队、无需等待,即可取餐即走。

这里的食物比传统早餐店更加多样,有煎饼、奶茶包子、拉面、点心、豆浆、粥等中式早餐,也有面包、咖啡等西式早餐,一共有40多种。价格也更加实惠,比如一份芝士蛋黄拉面只要10元。

“这样买早餐节省时间,食物味道也更新鲜。”早高峰途中,市民小何在世博博物馆站的禾小妈店买了早餐。她说,自己的公司就在这个地铁站旁边,出门时就下单了。

为方便市民吃早餐,上海推行“早餐工程”已近十年,自2011年上海成为全国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以来,上海市政府已连续7年把“早餐工程”列入实实在在的项目。

随着城市的发展,“早餐工程”遇到了新的问题,上海市商务委本着便民利民的理念,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对“早餐工程”进行了再次升级,目的是让市民的早餐更加便捷、更加丰富、更加健康。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介绍,升级版“早餐工程”将从“便利店+早餐服务”“新零售+早餐服务”“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平台+早餐服务”等多个维度开展。

一顿简单的早餐,折射出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的高效运转,正是网络新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城市的服务更加完善。

民以食为天,除了盒小马,还有一款生鲜APP同样值得一提——叮咚买菜。如今,它也成为了上海市民非常熟悉、便捷的线上购菜方式。

上午9点45分,长宁区叮咚买菜配送站的配送员小王已经将当天的生鲜配送到20多户居民家中。他每天能为半径3公里内的居民配送80到90单生鲜,每单配送时间都在29分钟以内。他说,现在他的月收入能达到1.2万元。

叮咚买菜通过产地直采、仓配、29分钟送货上门的方式,每天为市民提供健康、便捷的买菜服务。目前,叮咚买菜在上海地区的日订单量超过30万单,相当于服务了上海30万户家庭。

上海生活服务平台_上海服务_上海生活服务信息

长宁区叮咚买菜网

叮咚买菜公共事务副总裁胡家振介绍,叮咚买菜的货源基地遍布全国,90%的蔬菜水果都是从全国各地产区运回来的,近期会运到崇明、苏北、寿光,远期会运到海南、云南、贵州、宁夏……总之,保证上海居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有保障的优质生鲜。

去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生活在上海,不仅吃饭方便,就连办理政务服务也“像网购一样方便”。

以前去政务服务柜台办理一件事,需要跑多个柜台,环境单调,还要不停地打电话叫号……

如今,集“美”与“力”于一体的政务服务窗口已遍布上海市各个区。

走进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政务大厅、一排排浅绿色的座椅、高效、便捷、现代化的一体化窗口、高科技的自助服务终端。

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

徐汇政务服务中心的理念简单而通俗:打造“像星巴克一样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大厅,让市民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这也是上海政务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在徐汇行政服务中心采访时,一名戴着口罩、穿着白衬衫的年轻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他叫赵峥嵘,想查询个人社保、公积金等。进门后,他亲自取号、确认身份,通过自助终端迅速完成了全部查询,整个过程仅用了10分钟。

“感觉很方便。”赵峥嵘说,他来上海三四年了,生活越来越好,这座城市的各项服务常常让他感到亲切、便捷。

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开辟了24小时自助办事区,群众来这里,通过“一站式办事”超级自助终端,即可自助办理730余项事项,还可以在就近的自助办证柜上扫码递交、领取证件,操作简单便捷。在企业事务综合接待大厅,原有的83个窗口被压缩为18个政务综合窗口,企业人员来办事时,可以到任意一个窗口办理全部355项审批和业务,没有任何区别。

如此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背后,是上海“两张网”的有力支撑。截至2020年7月27日,上海“一网通办”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227万户,法人用户超过208万户。平台接入服务事项2341个,累计办理案件6519万余件,其中94.91%可实现“一次办结”。“一网通办”整合打通了公安、绿化市容、住房建设、交通等数十个单位系统,共享数据超过25亿条。

整个地铁网络在一个屏幕上显示

在上海开会时,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靠近哪个车站?

上海拥有全球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共有17条线路、415座车站,总运营里程705公里。据申通集团数据,2019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突破1063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1329.35万人次。

2019年,上海中心城区12条线路中,9条线路最小列车间隔小于2.5分钟,4条线路达到2分钟,9号线为1分55秒(国内首条突破2分钟间隔的地铁线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上海地铁在国内率先实现车站、车厢WIFI无线信号全覆盖后,还基于“麦德龙都市圈”研发了“地铁快捷支付”系统,乘客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通行,无票、无卡畅行全线地铁网络。在此基础上,上海又陆续与杭州、宁波、徐州、温州、合肥、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等长三角9个城市合作,上线互联互通、跨区域扫码乘车功能。

上海地铁网络虽然庞大,但反应却很快。前几天的早高峰,一名乘客在站厅候车时晕倒了,这一异常画面很快被传送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行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指挥大厅立刻呼叫就近的工作人员前来救助这名乘客。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指挥中心

如今,上海地铁所有线路、车站、6000多辆车辆的运行情况都在这个指挥中心清晰呈现、实时更新,并随着客流密度的变化进行灵活调度。

遇见滨江给你带来的小惊喜

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舒适度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漫步杨浦滨江,昔日的“工业锈带”已成为“生活秀带”。

7月19日,65岁的刘波在杨浦江边散步,他称,自己帮儿子照顾孩子,住在附近,经常来江边步道散步。

“这里环境很好,鸟语花香,经常能看到一些水禽,闲着没事的时候,坐下来吹吹风,很美。”刘波也知道,杨浦滨江曾是上海工业的骄傲,这里有中国第一家机造纸厂、第一家机棉纺织厂、第一家陆上水厂、最早的燃气供热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近年来,上海推进黄浦江两岸联通和滨江岸线改造,杨浦滨江也由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向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转变,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展示带”。

杨浦滨江的改造体现了“民建城、城为民”的理念。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这里也呈现出新的定位——工业遗产被“再利用”,变成公共空间,更好地服务市民。

杨浦江畔保留下来的巨型起重机塔吊

站在杨浦滨江上,这里独特的空间风貌和工业文化,以鲜活的媒介讲述着上海乃至中国的近代工业历史。

南岸线共规划保留24处66栋历史建筑,一批特色鲜明的百年工业遗迹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目前,杨浦滨江在保持整体风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博物馆社区。

这里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党群服务站。不少市民在河边散步、骑行,在服务站休息、看书。服务站内配备长椅、图书、地图、血压计、急救设备等,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方便。

在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一名市民自测血压。

生活在上海,你会时不时遇到这座城市给你带来的小惊喜,这些惊喜渐渐成为日常,然后有一天你突然感叹:生活在上海真好。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9/3693/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