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凡卸任淘宝董事长,回血任务交给戴珊

时间:2024-09-13 阅读:9 评论:0 作者:admin

一位熟悉淘宝商家的人士表示,阿里巴巴的流量业务日趋成熟,大部分机构和商家几乎不可能从自然流量中获得增长机会,必须向阿里妈妈平台购买资源包,才能获得平台推荐的机会。

一位淘宝宠物用品商家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淘宝的大促对中小商家并不友好,比如‘双11’前后的流量很贵,都向天猫倾斜,中小商家就只能跟着跑。”

流量集中化导致一批中小企业“离开淘宝”,有的去了拼多多,有的去了抖音、快手。一些从淘宝转战抖音的服装商家认为,抖音的生意更好做,因为“你每天坚持直播,就真的有流量了”。

过去,淘宝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二选一”政策。“二选一”政策取消后,各大电商平台都可以争夺淘宝商家,甚至在淘宝腹地展开厮杀。例如,“二选一”政策取消后,更多服装品牌入驻京东,无形中分流了天猫的流量和交易量,瓜分了其在传统核心服装品类的优势。

在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高管也承认,导致增长放缓有两个因素:服装、配饰等品类GMV增长放缓,以及电商市场参与者增多。

与淘宝直播深度绑定的李佳琪,近期也做出不少淘系外带货的动作。近日,李佳琪官方微信小程序“全女生会员服务中心”首页上线精选好货,用户点击商品链接即可直跳京东平台小程序,以及兰蔻、阿玛尼等品牌的品牌小程序。

淘宝弯腰

增速的放缓、强势竞争对手的增多,促使阿里巴巴开始从自身角度审视淘宝体系,重新审视战略,把消费者体验和服务商家的能力提升到更重要的层面。这意味着淘宝体系正在逐渐回归本质,即一切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一切以增长质量为优先,对GMV的崇拜不得不放下。

淘宝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阿里巴巴也很清楚,淘宝的市场份额还会被不断蚕食。淘宝想做的是,一是减缓蚕食速度,想方设法聚集商家,二是尽可能把体量做大。为此,淘宝做出了不少“弯”的举动。

在商家眼中,曾经的淘宝体系“强势而傲慢”。一位熟悉天猫的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过去,行业二把手更看重数据KPI,压力太大,一些行为会扭曲,商家体验会被忽视。

一位入驻天猫三年的商家也告诉《中国企业家》,以前小二的话语权很大,很少主动和中小商家沟通。不过从2021年开始,小二的态度明显好转了。“去年‘618’、‘双11’,小二都主动给我们打电话,给了我们很多备货、营销方面的建议。”

淘宝体系的“弯腰”不仅体现在店员态度上,还体现在一系列纾困措施上。从2021年开始,天猫开始加大对商家的纾困力度,比如免费提供商家顾问工具、降低运费保险费等。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商家越容易聚集在淘宝体系里。

商家选择平台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哪里流量大,哪里营销成本低,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做。为此,淘宝也采取了很多动作来解决流量问题,比如内容化。

目前,淘宝的内容化主要靠内容种草来实现,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关关身上。据《晚点晚报》报道,组织升级后,内容化是淘宝的大方向。不过,目前还没有计划如何和关关结合起来,他们目前的目标还是提升用户时长。

作为一款社区产品,台帮显然是淘宝内容化的尝试,借助电商社区中的话题和社交功能,从种草到成交都可以在平台内部闭环完成,获取流量的成本大大降低。

今年1月,戴珊上台后,迅速启动淘宝与天猫的合并,也释放出强烈信号:聚集更多中小卖家,给更多卖家发展机会。

此前,淘宝和天猫是两个不同的平台机制,淘宝主要面向中小商家、多元化长尾货源,天猫则主要服务品牌商家。过去两个业务模块界限清晰,有利于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冗余的弊端,淘宝和天猫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比如业务板块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不够彻底,流量和服务存在隔阂。此轮调整意味着,淘宝和天猫将共享资源和流量,“流量集中化”或将得到改善。

这一增长体现在淘宝特卖上。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淘宝特卖上线21个月,年度活跃消费者达2.8亿。虽然与拼多多8.69亿年度活跃买家还有一定差距,但从增速上看,淘宝特卖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趋势,淘宝特卖也是阿里巴巴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长触及天花板之后,电商平台只能在下线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与拼多多竞争的淘宝因此承担起了为阿里增加用户量的重任。其实从战略角度看,只要淘宝能够蚕食拼多多在下线市场的份额,减缓拼多多的增长速度,为阿里赢得更多的回旋余地,它就有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淘宝也是阿里巴巴多终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各项业务协同发展,阿里巴巴多端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各类商家都能在阿里巴巴做生意”。无论是低线市场的中小商家,还是面向一线人群的大品牌,总能在淘宝矩阵APP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业务领域。

正如张勇所说:“我们用多个APP,形成多个消费者服务矩阵。”这也是阿里巴巴聚集商家的一个举措。

张勇.摄影:石晓兵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

回到最初的问题,淘宝真的危险了吗?

客观地说,虽然对手会构成一定的威胁,但淘宝还远没有到达危险的边缘。

很多人还是把阿里巴巴和电商划等号,但其实阿里巴巴现在已经是多端的,各个业务都需要协同发展。阿里巴巴的多端业务已经逐渐成型,所以今天我们评判阿里巴巴,应该从多端的维度去评判,而不能只看电商业务。

电商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淘宝如果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份额必然会被蚕食。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其牧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电商行业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不能再用规模的扩张来衡量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电商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时候单纯追求市场的增长是不现实和客观的,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就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果继续追求两位数的增长,资源条件就无法匹配这个增长。”

“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背后的数字化平台、云计算和支撑服务,比如淘宝、天猫背后的菜鸟、蚂蚁金服。基于这个生态,淘宝、天猫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这才是平台真正的竞争力。”胡启木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也认为,阿里巴巴自身的优势在于长期的品牌价值。“比如大家一提到电商,首先想到的就是淘宝。”此外,阿里巴巴多年积累的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也难以撼动,阿里巴巴自建的物流、支付体系、本地生活服务、云计算等生态圈可以与电商形成有机互动。

这些服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中后台建设是一个短期投入远大于产出的工程,在目前红利已经耗尽的存量市场,这样的投入对于电商新人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

互联互通对淘宝电商来说也是利好,继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优酷等应用接入微信支付后,又有消息称淘宝APP已向部分用户开放微信支付内测,目前部分淘宝用户可以在“找朋友帮忙付”选项中选择将链接复制到微信找朋友帮忙付。

“阿里最大的危机其实来自于自身的不确定性,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王鹏说,“阿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阿里的组织架构,包括它的改革精神,成本和收益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能不能匹配市场?第二,有句老话叫‘小船易掉头,大船难掉头’,在外部市场快速变化的过程中,阿里能不能快速做出调整?”

深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晓荣对《中国企业家》表示,阿里巴巴电商形势紧张,竞争对手蚕食市场份额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内外需不足导致的消费不振。内需不振、外需不足是受经济环境、国际关系等影响,属于不可抗力,阿里巴巴电商无法靠一己之力克服,整个行业只能忍耐,做一些调整,适应变化。

“淘宝的未来在于扩大内需和跨境购物,行业的内卷化也是暂时的。当经济和国际环境好转,蛋糕再次做大时,电商平台就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内卷化也不会那么激烈。”张晓荣总结道。

。结尾。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9/3305/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