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软件为何扎堆“求借钱”

时间:2024-09-10 阅读:7 评论:0 作者:admin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提升,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等金融服务越来越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几年前,普通百姓如果想获得消费贷款,只能通过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的APP获得。近两年,就连一些提供购物、外卖等生活服务的APP,也在尝试推出借贷服务。这给用户带来了哪些困扰?各类APP为何蜂拥而至“借钱”?互联网金融服务该如何发展?

谨防贷款促销“陷阱”

订外卖时,平台提示可以领优惠券,你点击后却发现要完成贷款才可以领;看短视频时,左下角小弹窗不断提示你点击链接才能领贷款;就连打车想领折扣券,也要先办信用贷才可以领。不少网友忍不住吐槽:“现在各种APP好像都在催我借钱,真怕一不小心就负债了。”生活类软件用于贷款服务的“分流”到底有多夸张,才会引发用户如此评论?为此,记者下载了一些APP一探究竟。

除了支付宝的“借呗”、微信的“微信小贷”等大家比较熟悉的贷款产品外,就连与金融无关的电商、生活、旅游,甚至工具类APP也开始提供贷款服务。“我只是用美图秀秀修图而已,为什么要向它借钱?”这波操作让不少用户哭笑不得。

不仅如此,这些APP在“帮助”客户成功借款方面也费尽心机,各种奇葩操作层出不穷。不少用户反映,使用APP时容易误触发借款。“有时候付款后会弹出贷款业务的广告,点击‘关闭’的地方很小,手滑碰到其他地方就会跳转到贷款界面。”“我家老人家刚学会用智能手机打车,但有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点击了贷款,她自己都不知道已经结束了,直到我们接到电话赶紧帮她关闭。”

随处可见的“借钱”入口确实为一些人提供了便利。通常,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时,借款人要提交各种证明文件,有时还可能不获批准。相比之下,在APP上借款就简单得多。只需点击“同意开通”,刷“人脸识别”,短时间内钱就借到了。这种灵活性为紧急情况下需要资金支持的用户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替代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APP内的贷款通常为信用贷款,虽然利率低于消费贷款,但如果逾期,产生的利息远高于银行抵押贷款。业内人士指出,各类APP内的贷款产品以低利率吸引用户,在用户填写各类个人信息后,年利率就会提高,年利率至少增加10%,甚至超过20%,而这些公司的融资成本往往只有2%至3%。

记者在咨询某外卖平台客服时了解到,其贷款资金由两家注册在重庆的小贷公司提供,日利率在0.02%至0.065%之间。客服称,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利率一般在0.05%,也就是年利率18%,虽然利率不低,但也在国家规定的保护性年利率范围内。谈及用户逾期还款如何处理时,客服称,会有3天的缓冲期,如果贷款逾期,从逾期之日起按日0.05%收取逾期罚息,直至还清为止,不再收取。逾期时间越长、逾期本金越大,产生的利息就越高。

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普通金融消费者如果需要贷款,尽量寻找正规金融机构,如果想在网络平台借钱,一定要找靠谱的大型网络平台。

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

为什么现在的APP都这么热衷于向用户“借钱”呢?专家表示,简单来说,在金融变现的大潮和趋势下,这是平台获客之后,进行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

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楼飞鹏认为,一切金融活动都要规范、要持牌,无证从事金融服务是违法行为,金融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建立专门的渠道,机构合作时也要明确合作范围,并严格遵守。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2017年就曾表示,未来所有的商业巨头都是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如今,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促使各平台不断寻求创新的商业模式,其中推出贷款产品成为各大APP的新尝试。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背后有诸多因素,从资本运作到用户体验再到市场竞争,共同构成了各软件推出贷款产品的复杂动机。

首先,推出贷款产品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资金运作。通过提供贷款服务,平台可以将庞大的用户群体转化为潜在的借款人,从而增加资金流动性。这种运作模式有助于平台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提高盈利能力。同时,通过贷款产品,外卖平台可以借助用户还款利息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盈利模式,减少对单一业务的依赖。

其次,推出贷款产品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以外卖平台为例,通过为用户提供贷款服务,平台可以从单纯的外卖服务商转型为全业务生活服务平台,这不仅意味着平台的用户留存率更高,业务范围也得到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

但此举也带来一系列影响。对于用户而言,外卖平台与金融产品的结合可以为其提供更便捷的贷款渠道,满足一些紧急或计划外的资金需求。然而,这也可能导致用户过度借贷或不经意间引发借贷,增加财务风险。对于外卖平台而言,贷款产品的推出可以在巩固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的同时,带来额外的盈利渠道。然而,这也要求平台承担更多的财务责任,包括贷款违约风险和监管合规。

董希淼还表示,金融服务越深入基层越好,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要采取措施,有效防范由于过度渗透、过度信贷等导致的“错贷”“过贷”等问题,进一步降低“共担债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应加强金融监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把各项金融活动纳入依法监管范围,全面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此前,原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二十四条明确提出: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按照法律法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业务办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让借款人清楚了解贷款金额、期限、价格、还款方式等内容,并在合同中明确。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禁止以暴力、威胁、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禁止未经授权或同意收集、保存、使用客户信息,禁止非法买卖、泄露客户信息。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完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居民消费,还是生产经营,网络借贷需求依然巨大。因此,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各类互联网公司都高度重视消费金融,加大投入发展。

“在获取客户相关信息时,平台应坚持最小化原则。”董希淼认为,不该获取的信息就不要获取,不得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非法获取信息。如果贷款存在问题,要依法收集。同时,相关信息披露要全面、准确、及时,相关信息要充分、全面、如实告知,比如信息点击授权后会用在哪儿,哪家机构提供贷款,贷款利率是多少,利率是日息还是月息,有没有其他保险费、担保费等。

同时,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3年第三季度)》也指出,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配合,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和时效性;继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的监测考核,及时发现和处置金融异常和危机,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安全。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9/3178/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