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丨中央美院思政实践教学专题节目:“新时代思政课·凉山序章”

时间:2024-08-29 阅读:8 评论:0 作者:admin

为深化中央美术学院“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讲授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大思政课,11月24日至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美育研究院院长宋秀建教授带领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一行8人,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如溪乡开展“感受脱贫攻坚精神、体会乡村振兴意义”实践教学活动。美术学院师生走进通过扶贫政策走上小康路的农民生活,与他们一起参加劳动,深切感受到农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返校后,师生们深入总结、提炼经验,及时转化分享收获,开展“感受脱贫攻坚精神,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课堂教学活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节目组拍摄制作了特别节目《新时代思政课梁山序》在CCTV-12频道《温暖的话》栏目播出。

12月12日,宋秀建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2023级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班主讲《理解脱贫攻坚精神 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公开课,课程主讲教师、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宏听课并作教学总结。

高洪说,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们来到偏远山村,深入劳动,克服各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用实际行动响应在中华大地上写论文的号召,展现了当代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风采。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要求,严格推行“五位一体”“体系讲授+名家讲授+经典诵读+课堂讨论+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这次公开课,更是“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体现。

高洪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户、一个大难关,取得了显著成绩。伟大的脱贫攻坚战,铸就了“上下同心、全力以赴、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辜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今天,我们学习、领悟脱贫攻坚精神,见证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要传承发扬,汇聚文化艺术力量,更好地为国家乡村振兴赋能。这也是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做好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的意义所在。近年来,学校依托深厚的乡村建设传统和专业特色,统筹优质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脱贫攻坚、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不断发挥艺术服务农村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的独特作用,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下一步,学校还将从三个方面加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力量:以我校入选教育部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培育项目为抓手,打造未来乡村建设新标杆;发挥我校综合学科优势,植入各类艺术门类;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合作模式。希望大家共同参与,以实际行动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宋秀建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随后,铁毛教授带领的博士生和王伟教授带领的硕士生先后分享了本次实践教学的收获和体会。特别是与牛多多牧业有限公司经理刘海和中央电视台首任驻村书记任文杰的现场连线,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后彝族村落的巨大变化和后续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铁茂老师与博士生们交流工作心得,陆天琪同学展示实习创作

电视文化类节目有哪些形态_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研究_电视节目的内涵

▲王伟老师与硕士生分享实践教学成果

▲现场连线当地企业经理刘海、央视社区书记任文杰

▲中国书画学院李江老师根据教材创作纸上水墨画《牛多多:恭喜大凉山见到新品种黄牛》。

中央美术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全体参加本次课程,同学们认真聆听、深受启发、积极交流、收获颇丰。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我院特色实践教学活动,是中央美术学院思政课建设改革的一个缩影,生动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年来改革创新、不断进步的阶段性教学成果。学校将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推进2.0版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与“以美育人”相结合,发挥学校百年积淀的深厚艺术教育资源优​​势,提升学生理论修养,陶冶国家和民族情怀,把广大学生培养成长为德艺双馨、肩负时代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课堂场景

同学感言

★陆天琪,2023级博士生

对于我来说,劳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但看到被精心照料的奶牛健康、快乐、悠闲地成长,我从心底里就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也对劳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艺术家,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也提醒我需要经常走出校园,扎根在时代生活中。艺术来源于烟火气十足的时代,来源于人们火热的实践。只有通过更多的生活体验来获取灵感,采用更多新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生活,才能创作出有情感、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

★王玉静 2023级博士生

法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丹尔认为,一个地域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状态,是和当地的民族特点、环境风貌相一致的。我同意这个观点。创作感受的源泉是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国家正好有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民族,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我们在学校上课,去大凉山铲牛粪也是一种生活。文化认同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民族的理解之上的。师生们去体验真实的山村生活,传达了学校对艺术家的教育理念和创作主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态度。今天的课程形式也生动活泼,增进了感受。

★郑乔思 2023级博士生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凉山人民在脱贫攻坚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发展的前提。尊重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就是尊重人类的健康。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经常告诉学生,艺术家要走出工作室,关注社会现象背后的人文内涵。这次实践活动很好地诠释了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绿色发展、尊重个体生命的使命。

★ 刘天权 2023级博士生

师生们一起铲牛粪,深刻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相信每一次铲粪、倾倒,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背后的辛劳与汗水。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宋修建院长的言行,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美术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培养下,我有幸经历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入到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中,为祖国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编:吴琼

何一帆、廖宇编辑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8/2846/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