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丨提升气象预警能力 更好服务生产生活

时间:2024-07-12 阅读:14 评论:0 作者:admin

前段时间,华北、黄淮地区高温天气异常极端,北京南郊天文台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份历史极值。放眼全球,一股高温热浪近日席卷北半球。世界气象组织科学家表示,从7月3日开始的一周,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周。

气象专家分析,近期厄尔尼诺事件和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今夏极端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未来气候变化还将使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这使得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愈加紧迫。长远看,需要采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当务之急是提高气象预警能力,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以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灾害。

预警系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力手段。通过监测大气环流、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依托超级计算机和卫星技术进行数值预报,预报员和人工智能可以对预报结果进行修订,并对极端天气过程进行早期诊断,进行风险评估,并发布预警信息,提示灾害风险程度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全社会以预警为先导,共同开展防灾减灾行动,可以大大减轻灾害造成的后果。以高温天气为例,预警根据风险等级发布预警信息,提示各部门和公众采取相应行动。在预警之下,很多人采取避暑措施,如避免在下午最高温时段出行,从而避免中暑、热射病等健康损害,保障生命安全。

生活服务里有天气预报吗_天气预报服务生活里有什么东西_天气预报服务生活里有哪些东西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总体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预警中国模式。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空天地一体化气象观测系统,可快速跟踪、精准定位气象灾害;构建了精细化预警预报业务体系,对14种重大气象灾害实现了逐级预警,建立了不同灾种、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拥有贯穿全国、省市县、对接22个行业部门的国家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一键快速发布152种预警信息,预警信息最快3分钟即可到达应急负责人。 各地探索联动响应、渐进预警等多种服务模式,69万名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有力提升了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气象预警和防灾减灾作用与效益不断显现。

预警强调“早、准、快、广”,力争实现对即将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早发现、准报、快发、广覆盖。这依赖于高精度、精准、先进的监测设备,也需要高科技、高水平的精准预报能力,以及健全的呼叫响应联动机制。特别是对气候变化承受能力脆弱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更需要实现多要素精准监测、精准预警,加强风险管理。未来,我国预警体系需要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不断提高预警的准确性、提前量和精细化,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评估。同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强化综合减灾防灾工作。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全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预警信息的接收、应用意识。

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每一个可能受到影响的个体、地区、行业都能“收到并利用”预报预警信息,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美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

天气预报服务生活里有什么东西_天气预报服务生活里有哪些东西_生活服务里有天气预报吗

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制作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7月24日第18版)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7/936/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