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默两个多月,我靠这些小店生活

时间:2024-07-09 阅读:24 评论:0 作者:admin

经过长时间的沉寂,5月31日深夜,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熟悉的“上海生活”正在重启:隔离栏连夜拆除运走、跨江隧道正式通车、延安路高架陷入红色拥堵、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观景台、苏州河乍浦路大桥上人们排队拍照。

上海的夏天离往年越来越近,但上海人永远不会忘记,刚刚过去的春天,一个香樟树、阴雨天、甜爱路的季节,生活被疫情吞噬,城市陷入沉寂。

3月初,上海出现大量确诊病例;3月28日,浦东实施封城;3月30日,上海进入静态管理,超市、娱乐场所、堂食餐厅停业,社区进入静态管理,骑手们送来的物资一度成为很多人唯一的慰藉,成为城市生活的基础。

当骑手们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的毛细血管就被激活了:灯火通明的便利店、“老牌”灌汤包、舌尖上旋转的可乐、小狗的尿垫、街角最后一瓶红酒……

通过饿了么这样的外卖平台,通过跑完最后1000米的骑手们,这些平凡的小事,让一些平淡的生活变得明亮起来,给沉寂的春天带来一丝光亮和热量。

“城市生活”在默默无闻中是如何运转的?我们找到了一些坚守这条“生命线”的人,包括外卖平台商家、饿了么骑手,并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睡在纸板上,吃方便面,

“让社区灯火通明”

上海市杨浦区7-Eleven便利店店长 苏格

我是这家7-Eleven的老员工了,这家店2016年6月6日开业,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到现在已经6年了。

3月8日左右,随着小区封城,饿了么订单量突然暴增,这是莫名其妙的暴增,店里人手不足,每天都要处理和发货订单,3月31日,店里的货架几乎空了,几乎所有的食物和饮料都卖光了。

我开店这么久,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幸好3月31日,也就是全球静态管理的前一天,我们进口了4万元的货物,我们想,4万元的货物应该能撑4天吧?

因为总部有保供资质,所以我们可以照常营业。不过按照防疫要求,如果要继续销售,就得在门店“闭环”。看着订单激增,我想肯定有人什么都没存吧?好吧,我们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吧。

疫情期间食品断货

刚开始“闭环”的时候,我们以为只有四天,坚持就过去了。四天里,我们吃店里能吃的就吃,没有米饭,没有热菜,就吃泡面和粉丝,睡在地上,盖着纸板当毯子。

一开始不知道怎么睡觉,就直接在床底下垫了一块纸板,店里的地面是瓷砖的,地面很冷,冷气就会往上渗透,晚上冻得我直哆嗦。

后来我学会了在一块纸板上只睡一晚,第二天睡觉时,就再加一层纸板,再把新的纸板放在上面……现在,这张纸板床有近半米宽。

空的面包货架

四月中旬之前,由于这家便利店紧邻新华医院(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客不仅有住院医生,还有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近几年,一些因手术或急救而错过医院食堂就餐时间的医生,会到店里买点馒头、关东煮充饥。直到深夜,店里依然人来人往。

疫情期间,医生和病人的订单比较多,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复杂,有的重病孩子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喝不上奶。当时附近还有一位看病的女士,总是来我们店里要开水,我们一开始还挺不耐烦的,后来她说太饿了,想喝点开水。

看不下去了,后来很多东西都是免费赠送的,物资最紧缺的时候,我买了大概五十盒鸡蛋,还有一些西红柿,一盘鸡蛋三十个,再加两个西红柿,原价卖给附近的顾客,不但没赚到钱,还亏本了,就为了改善大家的营养。

“白名单”实行后,我们主要卖外卖,同时随着物流的畅通,店里的货源也有了保障,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我们也更忙了。

周围居民区多,加上医院,每天我们的外卖订单量爆满。我们最晚7点起床,8点在代购平台上“抢货”,然后联系货源、下单。早上喝一瓶牛奶、吃个红薯,也算是早餐。

十点,饿了么一开门,“叮叮叮”,订单一下子就来了,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备货、数钱。下午三四点了,我还没吃饭。吃饭的时候,店里剩下的就吃光了。吃饭的时候,还要看账单,核对金额,再数钱。我一边吃,一边数钱,手根本停不下来。

7-Eleven 便利店的外卖订单

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身边的居民、医生、病人总是需要吃饭,还有那些骑手。最忙的时候,包子、关东煮等热食就不做了,因为人手太少。外送上线后,仓库里冷冻的食材帮了大忙:骑手们每天送到九点、十点,也吃不完。于是,很多骑手就来找我们分剩下的包子、鸡腿,全都分了。

供货最紧张的时候,我们想着员工也要吃饭,就把一盒鸭肉粉丝汤放在店里,从来没卖过。后来有一天,一个骑手说送货太晚了,饿坏了,我就把那盒鸭肉粉丝汤拿出来了。

到了五月份,订单量终于稳定下来,供应恢复正常。

你问我辛苦吗?确实辛苦,但你知道吗?以前我们做生意,总说顾客是上帝。这段时间,我意识到“上帝”也需要我们、依靠我们。这时候,我能做外卖,能帮助身边的居民,会让我稍感安慰。

“外卖订单,

它帮助这个老品牌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老盛昌汤圆店老板老胡

很多人来上海就是为了吃灌汤包。你知道“老盛昌”吧?它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它卖灌汤包、炸馄饨和盖浇饭。它就像是市民的食堂。

我们老工厂开业15年了,是公司开的第22家分店,我当店长2年了。3月31日,我们接到“闭环”通知:作为“保供单位”,主要负责附近骑手、志愿者等的“防疫餐”需求。

从3月31日到4月15日左右,我们集中准备“防疫餐”。当时店里就餐、住宿的人数只有10个人,不到平时的一半,“保供”任务很重。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开始准备包子,一做就是三四个小时。虽然厨房是中央厨房,但食材量实在太大,只有我一个人接手厨房,其他人都要打包。

卸货是最麻烦的事。店里每天营业到晚上9点,第二天的货都要等着卸货。蓝色的食品周转箱里装满了半成品菜,十几二十箱,一箱一箱地搬进店里冷藏;还有几十箱速冻品,用纸箱包装,一天加起来有100多箱。搬动要一个小时,整理又要一个小时。有时候货到得晚,我们收拾完活儿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两点了。

这段时间大家就照做吧,没办法,毕竟这段时间没有堂食,不做防疫餐的时候,店外就很冷清,平时很热闹的街道,现在空荡荡的。

老盛昌店员正在制作套餐

到了4月15日,防疫餐准备任务不再那么繁重,我们重新开放了外卖平台。

做外卖也很忙,早上十点开始上菜,十分钟内饿了么就接到几百单,只能停接单了。后来没办法,把锅都换了,以前的锅一次能做十几个饭,换成大锅,一次能做五十多个饭。每天晚上,我的手都酸痛。

有了外卖平台,很多事情都方便多了。我们店附近有很多老旧小区,人们不会做饭——你知道吧?那些老式筒子楼。没有外卖的时候,社区里的人,特别是独居老人,想吃上一顿热饭,只能联系居委会或者街道办,让他们给汤圆店打电话,等我们有时间就做好,居委会的人会来取。

服务类目是什么意思_类目属于服务生活吗_生活服务属于什么类目

这一来一回浪费了很多时间,总有我们顾不上的时候。现在外卖上线了,他们只要在平台上下单,还有骑手送餐,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吃饭问题。复工的骑手也会来我们汤圆店打包饭菜。

保供期间,附近居民对汤圆的需求很大。

我们店里9点关门,但很多骑手10点后就下班了。他们一进店,就隔着窗户问:“老板,还剩什么?”这时候,我们就做剩下的,有时是汤圆、馄饨,有时是盖浇饭,只要热乎乎的,吃得饱就行。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家汤圆店是方圆几公里内骑手唯一能吃上热饭的地方。

这两个月太漫长,太难熬了。忙的时候还好,闲的时候也要担心生存,担心未来。疫情给餐饮行业打击很大,堂食完全没有,很多几十年的老店都没撑过去。当初外卖不上,堂食只能靠外卖做,每天的营业额少得可怜。我们表面说:好安静啊。其实大家都很忐忑不安。

“闭环”期间,老胡和店员在桌子上搭了张床睡觉

后来我们靠着保证堂食供应和外卖业务才勉强撑了下来。要知道,正常情况下,一天的外卖订单也就一百多单,恢复外卖业务之后,饿了么每天的订单有五六百单,店里的营业额比平时还多。

然而生意再好,也不让人开心,当你拿起电话,听到那头小心翼翼地问还有什么可卖,只要一点辣椒配白米饭就可以了,心里真的很难受。

那时候只希望疫情赶紧过去,生活恢复正常,哪怕是安静一点。

离不开饿了么的日子

W,Electric Pet Company 的老板

我们是一家宠物用品店,也提供宠物美容和寄养服务。我们有两家店,一家在上海静安,另一家在前滩太古里。它可能是太古里唯一一家与LV和爱马仕同店的宠物店。

疫情之前,我们几乎没有线上渠道,在太古里、静安等地,线下客源是我们的优势。做线上是疫情期间的无意之举,但也是意外的机会。

疫情的影响比外界想象的要早,3月份因为门店员工居家隔离,我们浦东店的宠物和生活用品就转移到了浦西店,4月1日浦西封城的时候,店里还有十几只猫狗,所以门店员工就“闭环”在店里生活。

一开始以为就只有4天,店里没有住宿,连张行军床都没有,工作人员只能把几把椅子拼在一起,放上一些宠物衣服和垫子,洗澡也没有地方,想洗澡只能挡住摄像头,到宠物淋浴区洗澡。

收银台前的角落里,是电动宠物公司员工的简易“床”。

店里就两个人,照顾这些寄养宠物非常辛苦,每天要喂食、擦脚、换尿垫、梳毛洗澡,还要不断向宠物主人汇报,好在我们把它们照顾得很好。

店里留下的宠物大多是疫情前刚离开上海或正在集中隔离的宠物主人。店员每天都会拍一小段视频汇报安全情况,店里还有24小时监控,可以随时查看。

但主人还是会想念它们的——对于养宠物的人来说,宠物就是家人。我在后台看到,有人在一个月内登录监控看了他家的小狗168次。

停摆期间,很多艰辛只有养宠人士才能体会,比如很少有人会想到给宠物提供食物、尿垫,但对于养宠家庭来说,这些都是刚需。

疫情发生后,我们接到了很多求助,于是决定做饿了么外卖,通过平台的“绿色通道”,电宠公司半天就通过了审核,一切准备就绪,我们马上开始准备外卖。

正是因为外卖,我们店才得以生存,并帮助了半径10公里内的宠物。

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有很大不同:在线下门店,口粮和尿布是销量最少的商品,大部分都摆放在收银台附近,下单时人们会拿起一个。这些生活必需品大家都在网上购买,线下门店没人买。但当我们上线线上配送后,大家囤的货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口粮和尿布就成了最畅销的商品。以前一个月卖10单的尿布,现在一个月能卖出近2000单。

宠物尿垫配送中

因为之前都是做线下生意,加入饿了么之后,店里就只有两个人,感觉比以前忙碌多了。

因为我们是集合店,有 500 多个 SKU(注:库存单位)要一一上架;店里剩下的两个人,每天除了照顾宠物,还要忙着整理、打包。幸好饿了么的后台系统很清晰,下单后可以自动调整库存。不然,这么多品类,我不敢想象人工盘点的工作量。

但可以说我们拯救了浦西的养宠人士。头一个月大家都在问哪里可以买到纸尿裤,大家都快疯了。外卖恢复后,我费了好大劲才联系到一家在上海有仓库有库存的厂家。我生平第一次买了一卡车的纸尿裤,1800包,半个月就卖光了——太夸张了。

在尝试做外卖的路上,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比如我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个骑手朋友——你可以叫他小赵——小赵不忙的时候会到我们公司楼下喝咖啡,我们就这样认识了。疫情期间,他回不了住处,我们忙着接单,我就跟他说,你先在店里吃饭睡觉,多帮我们送点货吧。

渐渐地,小赵成了我们的“专职配送员”:他也住在被椅子包围的小床上,每天工作近11个小时,给有需要的主人送去那么多宠物用品。我把店家收到的配送费一分钱不漏地交给了他。

疫情期间的宠物

外卖最忙的时候,因为订单量暴增,我们甚至“限流”。我把这个故事发到朋友圈,一个跟我合作多年的客户私下问我能不能帮他什么忙。后来我才知道,他在饿了么上班,家里养了一只小狗。那一刻的感觉真是奇妙。怎么说呢,人总是需要彼此的。尤其是在这样无声无息的时刻。

那些尿布垫、食物配给和玩具都与活泼的小毛宝宝息息相关,这种坚实的情感联系只有宠物主人才能理解。

短短一个月,我们就成为了平台上宠物销售第一名,也获得了更多人的理解和信任。所以,从线下走向线上,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等疫情消退后,我想我们会继续拓展外卖开辟的新天地。这还是一个新的方向——这是我创立公司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但那时,我放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去抱抱我的小狗。

“这是一个烟花的故事。

这也是我们在上海的生活。”

Jacky,Witch Drink 联合创始人

过去两个月在上海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我首先想给你们讲一个商业故事。

巫师饮品从 2015 年开始做新酒,2018 年我们看到了新零售的潜力。当时我们看到了新零售的潜力:酒和咖啡、奶茶一样,是年轻人想喝就喝的品类。另外,酒的包装和运输成本高,而配送成本低。新酒和新零售是天生一对。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但我们想谈的也是上海的生活。

4月6日上午,上海直播宣布,为满足市民的物资保障需求,建立了物资供应企业白名单。我们想,城市无接触配送或许是静默期保障物资的唯一途径——这正是巫婆呵呵所擅长的。

于是我们向街道申请了资质,为周边街道提供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

生活服务属于什么类目_类目属于服务生活吗_服务类目是什么意思

女巫嘿嘿正在运送防疫物资

保供公司负责人让我留下电话号码,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内部联系,但“保供”开始后,我的电话号码就成了街坊邻居的“保供热线”,街道、社区的人,还有不会抢菜的老人,都给我打电话求助。

有一次,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叔给我打电话,结结巴巴地说着只有上海人听得懂的“普通话”,我就用上海话跟他说:“弄岗上海话,我听得懂。”

老人轻松表示想吃菜但不知道怎么买:“我已经一个星期没切菜了。”

这位大叔没有支付宝、微信,没法网上订餐;小区里大多是老人,也没人帮他操作。这位大叔说,自己没有孩子,跟96岁的父亲一起生活。

因为保供单位要求网上订货,不能零售,最后我只能自己送货,放在小区侧门的围墙外面,没收钱,不算线下零售。

此后,每当我遇见年轻人征求意见时,我总会告诉他们,要主动关心身边的老人,在老人手忙脚乱时,给他们送来食物。毕竟上海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

其实,呵呵魔女之前从来没做过蔬菜和肉类生意,我们用人脸识别透支了账户,才找到供应商——浙江金华的金子肉业和上海菁洁农业,他们在特殊情况下给我们送来了价格实惠的肉类和蔬菜。

“保供”期间,店员在店里接单、打包,我和搭档当搬运工。默默无闻期间,我们俩把3吨肉、4吨蔬菜一箱一箱地从卡车上卸下来,再一箱一箱地运到冷库,私下开玩笑说“我们的腹肌都快露出来了”。

疫情期间,Witch Drinks 门店全面停止线下零售

你知道,新零售不只是货架上的商品,还有背后的运输、仓储等长链,我们有车、有冷库,保证货源,这是一个优势。

这个冷库原本是用来储存鲜啤酒的,我们取得销售和运输资质之后,立即把库存的鲜啤酒全部倒出,腾出所有空间,一个放蔬菜,一个放冷冻猪肉。

而人、人才才是让企业“活着”的东西。

4月中下旬,配送压力特别大,每天睁眼就有一百多个订单等着匹配、打包,我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吃饭时间吃点面包就继续工作。

店里只有4个人,负责仓储、选货、接单、发订单给客服,高峰时一天能送800单。在骑手严重缺货的情况下,店长为了尽快把订单送出去,亲自给骑手规划好路线,让骑手沿途接单。现在,店长已经成了上海的“活地图”,认出了配送范围内所有小区的名字。

“保供”期间,门店店员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店长没有休息一天;高峰周,我们发出了4000多份猪肉、800多份蔬菜——一般零售门店很难发出这么多的肉和蔬菜。

满载“在路上的订单”的骑手

当然,我们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平台和街道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江宁街道李主任在保证货源后,提供了抗原自测试剂、防护服;平台迅速审核上架,还派人与我们门店对接,避免出现问题。

4月底,随着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酒类又成为热销产品,我们先是把库存的红酒上架,几乎几秒钟就被抢购一空。

有趣的是,顾客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大多数顾客都是年轻人,他们会买几瓶不同类型的酒,一次尝试很多新口味。在居家隔离期间,他们开始“囤积”几箱葡萄酒。

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是,有一天我们接到一个订单,要一箱清酒。骑手在送单的时候,发现司机是日本人,不会说中文。大家知道,上海有很多外国人宅在家里。最后,我们的一个运营人员刚好学过日语,就加了司机的微信,问在哪里取酒。

后来这位日本客人和他的朋友就成了我们的常客,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伙,请曾在日本生活过的朋友帮忙下单,还教骑手用日语发音“您的酒到了”。

随后,“翻译”还来找我们买酒,他表示很感谢我们这个时候能送酒给他,“感觉人生多了些安慰”。

店前设有外卖自取点

咖啡也是一样,当朋友给我们送咖啡的时候,我们会想,大家都跟我们一样,一个月没喝咖啡了——上海是世界上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我们家附近就有十多家咖啡馆。

于是我们将冷萃咖啡上架,它一下子就成了我们店里销量前三的产品之一,很多购买过的顾客都在后台留言,夸张地说自己“被我们拯救了”。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可能的订单”:比如有一次,一个孩子的父亲打来电话,问能不能买奥特曼?

你看,商业与生活、商业与民生、外卖与城市从来就没有分离过。

经过这次事件,我更加感受到,从商业角度来说,企业需要盈利、需要讲新故事,但从社会角度来说,最终还是要服务市民、维持城市运转,这才是我们说的“共克时艰”。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外卖也好,或者说线上化、数字化的新零售也好,肯定都会有广阔的空间,巫饮只是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新零售市场要和平台一起成长,我想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上海很快就会恢复往日的繁华。

东方明珠塔是上海必看景点之一/unsplash

早点出门,咖啡可以喝,火锅开门,烧烤又回来了……6月的上海,正在苏醒。

熟悉的集市氛围弥漫在街头,但一些小店可能在2022年春天就永远停业了,如果能有更多的小店活下来就好了。

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上海的复苏,饿了么率先推出激励商家、减轻压力的“共振计划”专项扶持,为市民提供各类优惠补贴,为骑手提供额外奖励,积极支持复工复产,促进商家和消费更好复苏。希望更多熟悉的商家用“欢迎光临”来迎接顾客。

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上海这个特殊的春天。我们也会记得在漫长的“沉寂”中,为这座城市努力拼搏的人们:苏哥、老胡、W、Jacky……还有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骑手。在这背后,还有那些坚守、奔跑、担当、守护城市生活的商家、街道、平台、市民。

这样,这座城市依然保持着它自己的温度,也可以说,上海依然是一个伟大的城市。

由网易创意浪潮工作室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豆浆桃子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Insers Studio长期招募作者。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7/831/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