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中心三论节目自主创新:要扎根人民生活 厚植创新根基

时间:2024-07-08 阅读:14 评论:0 作者:admin

人民群众是创作的根本、创新的源泉,也是作品的最终评判者。扎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追求,激发创作灵感、汲取创新动力,是广播电视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人民。文艺创作的方法有几百种、几千种,但最根本、最关键、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扎根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在生活中。”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座谈会上,田进同志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是创新的源泉。扎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是创新的根本之道。创新不是天马行空,不是浮于表面,不是形式,更不是天马行空。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把话筒、摄像机对准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没有人比人民群众更聪明。节目创新,求新求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主”就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稿件_生活服务类节目稿件_生活服务类节目栏目语

扎根人民生活,筑牢创新根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满足人民的需要、反映人民的呼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呻吟、没有灵魂的躯壳。实现节目自主创新,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不断发展变化,充满着思想精华,凝聚着智慧,充满着奋斗的热情。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人物、风貌、故事、现象、风俗等等,都可以作为节目自主创新的素材。 这些素材热气腾腾、挂着露珠、带着泥土的气息,充满着真挚与热情,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民间”的创作方法,如到农村采风、实地调研等,把群众的真情实感、真实的故事融入作品中,用细微、无声的方式讲述人民、生活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人民的评价、市场的考验、历史的审视,才能流传下来、留得下来。

扎根人民生活、夯实创新根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决定优秀自主创新节目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能否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作品的质量、品位、格调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新、不断创新成为适应人民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情趣的必由之路。创作出符合人民审美需求、受观众欢迎的广播电视作品,必须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在为谁、依靠谁的问题上不动摇,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体察民情、发出人民呼声。 要从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发现故事、探索精神、寻找灵感。脱离生产生活的节目,在内容上只会成为蛮荒之地、在精神上只会成为荒原,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山西电视台的《走进大剧场》等节目,注重采集民俗风情,深入基层生活,让群众成为节目的主角,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民间隐藏的优秀技艺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搬上荧屏,产生了传承发扬民间文化、讲述生动故事的积极效应。这样的节目来自生活的沃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在创新和收视上取得了成功,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良好口碑。

生活服务类节目稿件_生活服务类节目栏目语_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稿件

扎根人民生活,夯实创新根基,必须坚持以人民生活为表现主体。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演员”,又是历史的“剧作家”。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挫折、有爱有恨、有梦想的具体的“人”。有寒暑之分,但没有轮回,生活不是一遍又一遍的简单重复。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中,必须坚持以生产生活中的人民为表现主体,更多地传播人民精神,使节目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道,也是以人民生产生活为表现主体的根本方法。 脱离群众的盲目引进、明星兜售,即使锣鼓喧天、喧哗嘈杂,也是远离现实、苍白无力的。不仅会浪费媒体资源,甚至会改弦更张。那些“不贴近群众”的作品,只不过是赚钱机器、市场奴隶,空洞无灵魂,无处可去。

节目创新不能丢根、忘本、失初心。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创作的根基、创新的源泉。无论是创作还是创新,一旦脱离人民群众、远离生活,就必然失去存在的价值和前进的空间。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追求中激发创作灵感、汲取创新动力,我们的作品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7/788/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