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选题贴近生活,加入代际沟通、直播新元素

时间:2024-07-01 阅读:17 评论:0 作者:admin

刘伟娜

来源:《中国评级》(ID:shoushizhongguo)

2018年,在文化类节目、偶像养成类节目、音乐类节目、各类慢综艺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中,情感类节目带着自带的话题流量回归。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筐,承载着社会、民生、道德、时尚、欲望、隐私、家庭等多重情感内容,凭借对人性的精准把控,不断探索中国人的婚姻观、道德观。

在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情感节目要想继续存在并拥有稳定的收视率,就必须用创新的态度去探索如何在内容上实现多维度的呈现,只有这样,情感节目才能保持生命力。

本文利用CSM媒介研究观众调查数据及节目监测数据,重点对当前电视市场上情感服务类电视节目中的婚恋调解类节目进行研究,梳理其观众需求、节目模式创新及收视表现,以供读者参考。

1. 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需求基础

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兴起,是大众精神需求的产物。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所面临的社会竞争与压力也随之增大,婚恋问题、情感纠纷、家庭矛盾等层出不穷,由此产生的迷茫、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也被放大,这使得很多人需要一个平台来宣泄内心积聚的情绪。情感服务类节目恰好满足了大众的这种需求,通过媒介,当事人可以找到宣泄内心情绪的方法,抚慰心理创伤。

2016年,中国迎来了第四次单身潮,中国的单身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年轻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渴望促使婚恋类节目不断出现在市场上。调解型情感节目多以夫妻、朋友、亲子、兄弟姐妹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关系所产生的冲突和矛盾为题材,展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往往会发现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相似经历或故事,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2. 国外情感程序模型介绍

综艺模式的发展变化并非一帆风顺,在模特引进、版权纠纷、“限模令”和“限韩令”等事件的双重影响下,国内综艺节目纷纷走向原创。不难发现,国内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热门综艺节目往往受国际潮流驱动,每年戛纳电视节推荐的热门模特类型,往往第二年就能出现在国内荧屏上。比如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新相亲》就借鉴了英国的《拜见岳父大人》,这是国外婚恋节目中少有的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接近的模式。相亲现场的男女嘉宾面对的不是相亲对象自己,而是父母。在直播间,父母在挑选满意的女婿或儿媳的同时,也要想尽办法“卖”儿女。 由于该节目模式较为成熟,也符合国内家长担心子女婚恋问题的现状,因此很快在中国本土化。

另一类情感节目是情感治愈类节目,这类节目规模较小,并非主流节目,但在国外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对情感慰藉的需求增加,情感治愈类节目开始大量出现,借鉴这类节目模式,或许有助于国内情感服务节目的升级转型。

以色列节目《快进人生》与国内流行的穿越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节目大多穿越到过去,而这档节目则是从现在穿越到未来,用穿越治愈人心。每周一对情侣利用特效妆容,将自己打造成20年后、40年后、60年后的样子,经历“梦想成真”、“不得不面对的恐惧”、“人生的遗憾”三种人生场景,从而反思当下的生活,解决情感困境,寻找人生新答案。

另一档美国节目《匿名信》,是一档契合当下闺蜜文化的友情主题节目。节目中,四个好朋友随机抽取一个朋友的名字,给对方写一封匿名信,表达自己对朋友最真实的想法,并提出一个任务,期望对方有所改进。在一周之内,每个人都要按照匿名信的要求去生活,一边猜测信的作者,一边反思自己。最后四个好朋友再次相聚,揭开真相。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获得了新的启发,友情在考验中升华。

此外,还有一类符合主流价值观、体现正能量的情感治愈类节目。比如英国版《你从哪里来》原班人马打造的《回到过去》中,一些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普通人带领观众回顾人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帮助别人。这档节目某种程度上将治愈对象从个体提升到了社会集体的层面,让情感治愈类节目有了更大的社会意义。

爱情的开始固然是令人欣喜的,但当激情燃尽,婚姻走到尽头时,该如何收拾残局呢?于是在国外相亲、交友节目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一批“离婚”节目应运而生,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两档节目分别来自日本和以色列,两个位列国际离婚榜前列的发达国家。《离婚旅行》是日本的一档纪实真人秀节目,节目创意来源于婚后的蜜月。既然婚姻以旅行开始,也应该以旅行结束。每期节目中,两对即将离婚的夫妻踏上34小时的“蜜月之旅”,重游那些对他们意义重大的地方。在旅行结束时,他们会做出最终的选择,决定是否签署离婚协议,正式结束这段婚姻。

另一部以色列剧集《爱情的最后机会》回归了情感色彩更浓厚的婚礼。每集节目中,一对新人将拜访一位经验丰富的婚姻顾问,进行四次门诊,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三项情感成长任务,并在与世隔绝的度假小屋里共度一天。在此过程中,他们将学会放下心理防线,实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在这样一场触动心灵的旅程之后,这对新人将更加了解彼此,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会做出自己的决定,愿意继续这段婚姻的一方会去原定举行婚礼的地方等待对方。当他们两人都出现在婚礼现场时,就意味着他们的婚姻将得以继续,否则婚姻将结束。

其实,无论是吵架闹得沸沸扬扬的《爱的最后机会》,还是温柔坚决的《离婚旅行》,离婚节目虽然模式千差万别,但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悬念,那就是夫妻双方的最终选择。经过调解,夫妻双方最终会有一个“从离婚开始,最后复合”的美好结局,还是各奔东西?用夫妻双方爱情、婚姻生活的点点滴滴来激发观众的代入感,调动观众对他们感情走向的关注和好奇,真正吸引观众看到最后。

三、国内婚恋类节目的创新特色及收视表现

延续2017年情感节目升温趋势,根据各大卫视台站、平台近日发布的消息,2018年,各大卫视台站、视频平台纷纷争相在情感节目中占地盘、深耕细作。老牌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改版后继续发力;上海东方卫视全新升级版《中国式相亲》《中国新相亲》由国民红娘张国立主持;江苏卫视《新相亲时代》孟非继续出演“红娘”角色;《我们相爱吧》第四季仍在与观众见面;湖北卫视《如果爱,为爱行走》也迎来第四季。婚恋交友节目得到深耕,并加入“跨代”沟通、户外生存、直播等新元素(表1)。

1.《非诚勿扰》打破综艺节目无法超过三季的魔咒

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名称_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有哪些_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

《非诚勿扰》开播8年,不难发现它已经成为观众心中具有陪伴性质的国民节目。多年来,以“爆炸灯光”、“恋爱转角”、“男神季”为代表的《非诚勿扰》三大创新广受好评。去年5月,新版改版,舞台结构由“扇形”变为“哑铃形”,并增加了第二幕,男生出场时位于第二幕,所有女生都看不到男生,男生却能看到女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男生闪亮登场,避免了“只看外表”的尴尬,让交流更加“用心”。

此外,现场还新增了心动区和观察区,女嘉宾可以通过关灯或调节“温度计”装置来表达对男嘉宾的心意。节目中的三大环节,喜爱偏好、男生展示、最终选择,让男生和女生都有了更多的展示和表达空间。此外,新增的“喜好选择”和“盲选方式”让节目更加有情感化,人物关系更加完整,悬念和反转贯穿整个节目。从2018年1月到7月的数据可以看出,《非诚勿扰》在71个城市中,有19个城市收视率超过1%,近70%地区的收视率超过0.5%,收视率显著上升(图1)。

2.突破“代际冲突”新切口,实现两代人同台探讨婚恋问题

单纯把婚恋问题放到节目里,观众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还不是太强,但子女和父母对婚恋的观念和态度,却成为不少观众感兴趣的话题。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新相亲》、江苏卫视的《新相亲时代》把两代人放在一起,在节目中呈现子女和父母对婚恋的观念和态度,成为不少观众感兴趣的话题。“跨代”相亲节目将这个话题延伸开来,无论是观念还是择偶条件、择偶标准,碰撞出来的,都折射出大多数人对婚恋的态度。

两档节目播出12期期间,《新相亲时代》收视持续走高,竞争相当激烈;《中国新相亲》前期收视不错,后期略有下滑,但走势比较平稳(图2)。

深圳卫视还有一档节目叫《爱情找对门》,妈妈和密友组成三方模式,突破性地引入大数据,根据主嘉宾的需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选。这类节目推动了“代际”概念,“父母”、“闺蜜”成为助力节目的新元素。在中国,“见父母”一直是结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孟非也表示:年轻人可以从父母、直系亲属身上看出自己未来的伴侣来自什么家庭,这对我们选择另一半非常重要。

摆脱“男女”视角的局限,拓展“群体”的内涵,加入新鲜的节目元素,将“相亲”话题的关注点延伸到代际沟通,让“相亲”走出了两个人的小世界,走进了两个家庭之间的沟通对话,无形中构建了一档更加全面、有深度的相亲节目。

3.打造“一带一路”浪漫海岛游

一系列融合直播、户外生存等新鲜元素的相亲综艺也纷纷上线。广东卫视海岛恋爱观察真人秀《海岛爱情》将户外生存与相亲结婚相结合,节目组从全国各地甄选出多位优质青年男女,通过多样的海岛场景设定,齐心协力经历诸多默契考验、生存挑战和情感抉择,完成不同的线索任务,并在整个赛季中逐步破解神秘谜团,夺得总冠军。

节目每三期淘汰一人,下一期更换男女选手,最终决出通过考验的最佳男女组合。节目组走遍全球,精选美丽原始的海岛作为拍摄地,融入海岛独特的人文风情。十三个主题任务,六条海岛规则,四对男女,穿越丛林、潜入深海、荒岛求生。同时,节目还大量运用无人机航拍、水下摄影、阿尔法高速飞机等高端拍摄手段,充分展现极致的海岛风光和独特的海洋文化,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这档节目承载着新一代年轻人在爱情、友情方面的正能量,掀起了海岛旅游的热潮。嘉宾们将东南亚海岛的绝美风光与“海上丝绸之路”相结合,向世人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朝气。从微博不同年龄段提及人数构成来看,该节目在1980-1989年出生人群和1990-1999年出生人群中提及率较高,分别占比33.26%和47.86%,可见该节目在年轻观众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图3)。

4、“普通人+明星”的设定,让节目摆脱明星“特殊”爱情的束缚

明星恋爱真人秀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是人们对明星“特别”的爱情感到好奇,另一方面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这是看节目最重要的沉浸逻辑,通过看节目可以实现自我投射,这两方面保证了节目的可看性。以《我们恋爱吧》为代表的恋爱真人秀,开启了荧幕爱情时代。

《我们相爱吧》第三季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创新,贯穿节目始终的演播室环节让节目常态化,有情感专家、情感作家、社会学家等资深人士“坐镇”剖析恋爱心理、两性角色,让节目更贴近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此外,素人出演比例的增加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呈现效果来看,明星与素人的组合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节目在恋爱类型方面的广度和深度,也调整了节目编排的节奏。

无论是节目的焦点小组,还是节目的设置,都可以看出该类型节目自我迭代的决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婚恋交友节目已经不再局限于相亲、情感,而是越来越广泛,节目内外对情感话题、代际冲突、社会话题的讨论越来越多。

四、情绪调解类节目的创新点及收视表现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面临的情感困惑越来越多,情感需求也越来越高。情感调解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媒体与民众调解相结合的新型节目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情感宣泄的渠道。可以说,情感调解节目是符合人们内心需求的市场化节目。

一、题材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民生

情感调解节目的选题均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如夫妻关系、婆媳问题、情侣矛盾等,展现普通人喜怒哀乐的故事。节目选取的案例,都是电视观众在情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高度的针对性,俘获了观众的心。当人们家庭生活中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又不想诉诸法庭时,大多会选择人民调解这个渠道。人民调解员会站在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公正、公开地进行调解,通过多方沟通,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方式,使矛盾逐渐减轻,直至圆满解决。

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调解得到法律的承认。借此契机,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常青节目至今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如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已连续播出8年,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已连续播出7年;而地面频道推出的一些情感调解节目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如北京科教频道的《第三调解室》、杭州生活频道的《杭州老大哥》、济南生活频道的《说说看》、上海新娱乐频道的《新老大叔》、山西科教频道的《小郭跑腿》、广东公共频道的《和平使者》等。

2. 情绪调解类节目收视率高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出现,为双方化解矛盾、表达情绪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提升了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以下对近年来我国卫星电视和地面频道的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进行简要总结(表2)。

2011年起,情感调解类节目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表2)。在天津卫视、江西卫视、湖北卫视、江苏卫视等省级卫视的带动下,地面频道也开始打造类似节目。从以上节目单可以看出,地面频道播出的节目数量明显高于省级卫视。与省级卫视相比,地面频道情感调解类节目的素材多为本土性,相似的生存环境、地域特色和思想文化,容易让观众产生熟悉感,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

笔者从以上收视率较好的情感调解类节目中选取《爱情保卫战》节目作为案例,研究该类节目的收视率特征。从节目的受众构成来看(图4),女性和45岁以上的中年观众占比较高,这类观众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家庭、婚姻方面的困惑和难以调和的问题,他们从节目案例中获取经验教训,从调解员的点评和引导中学习如何缓解矛盾、化解纠纷。从收视率表现来看,《爱情保卫战》收视率稳定,节目凭借鲜明的节目定位、固定的节目编排、创新的节目形式赢得了较好的收视市场,获得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图5)。

3. 调解程序积极扩大其声音

● 精心挑选话题,保证节目内容新鲜有趣

纵观目前的电视调解节目,无论是大家熟知的《金牌调解》《爱情保卫战》,还是停播后又恢复播出的《新老大叔》,很多节目都持续播出,收视率稳定,至今仍是其频道上的名档节目。可以说,电视媒体长期积累的公信力、社会资源和内容制作经验是播出调解节目的坚实基础,至少是新兴媒体短期内难以做到的。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很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和婚姻观。尤其是80、90后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承受着工作、家庭、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他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现代年轻人所共通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如果节目过分追求技巧和技巧,就会显得过于刻意和主观,整个节目就成了一出戏。情感调解类节目的选题要从普通人现实生活出发,深入群众,发掘观众关注的热点和舆论问题,选择与观众息息相关的话题,让不同的群体进行沟通交流。

● 打造品牌主持人,提升节目曝光度

主持人的风采和魅力是情感调解节目的核心要素,引入话题,引导当事人阐述矛盾的前因后果,掌控现场节奏,调节气氛,适时与观众互动。如江西卫视《金牌调解》主持人张婷就是一位智慧型的主持人[7],她的主持风格优雅从容,在节目中扮演着“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予调解双方平等的发言机会。作为节目的主导者,她娴熟把握重要细节和关键问题,深入发问,引导当事人呈现故事真相,剥开矛盾的内核,让专家顾问和观众清晰地了解到问题的本质。

《爱情保卫战》节目主持人赵川主持风格理性亲切、真诚自然,个性鲜明独特,善于调动当事人情绪,引导他们展现真我、真情实感。他不仅善于倾听,还能够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冷静分析事件,及时批评和纠正当事人的不道德行为,尖锐恰当地指出矛盾的核心。主持人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标签化”的主持风格是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特色,当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定位融为一体时,主持人就成了节目的“灵魂”。

除了主持人,专业可信的调解团队承担着化解当事人矛盾的重任,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和方案,潜移默化地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民众排忧解难。情感调解节目中的很多调解员都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甚至形成了自己固定的调解风格。比如胡建云、白燕懿、涂磊等,不仅知名度高、调解技巧强,还有一定的观众群体,成为同类节目的品牌元素和收视亮点。

● 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节目传播效果

如今,社会的焦点已逐渐从“90后”转移到“00后”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领军人物,“00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唯物主义”、“功利主义”等负面思想正在侵蚀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由于早期频繁接触网络,“00后”通过手机、网络等不同媒介能够接触到海量的信息,思维方式也默默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因此,00后的价值观极不稳定,需要正确的引导。

随着首批“00后”步入18岁,他们对爱情表现出更多的向往和强烈的追求,敢于用态度表达自己。在他们价值观和爱情观尚未成熟的时期,情感调解类节目可以尝试将关注点放在“00后”这一代人身上,通过适合他们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引导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新媒体互动方面,众多情感服务类节目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增加了年轻观众对节目的粘性,此外,此类节目积极与网络媒体开展深度互动,形成了新媒体时代的多渠道融合方式。

例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就选择与珍爱网、百合网等婚恋交友网站进行资源互换,后者为前者提供候选人,前者利用自身的媒体优势为后者进行推广,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同时,江苏卫视还将合作触角伸向一些知名的非婚恋交友网站,如京东、新浪微博等,代表性的例子有京东《非诚勿扰》栏目、新浪微博《非诚勿扰》520专场等。[9]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统情感服务类节目的传播力大幅提升。

结论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情感,作为以观众为导向的媒体,节目中融入观众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婚恋类节目,还是调解类节目,都要坚持节目创新,保持节目的生命力。节目制作者要时刻考虑社会价值观的引导,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和自身优势,顺应时代要求,制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视节目。

本文链接: http://01280.cn/2024/07/513/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